4.實施區域評估評價。優化整合審批前的評估評價環節,不再實施區域內每個獨立項目的重復評價,在各類開發區開展報建審批區域性統一評價,統一推行土地勘測、礦產壓覆、地質災害、水土保持、文物保護、洪水影響、地震安全性、氣候可行性等事項區域評估,符合整體規劃和功能定位、屬於主導產業的投資項目可不再進行單獨評價。(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編委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質監局、省人防辦、省文物局、省地震局、省氣象局)





5.改進不動產登記。開展不動產登記“5天出證”專項行動,實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模式,優化登記辦理流程,將繳納登記費同領取不動產權證書合並為同一環節,分類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限。除農村不動產登記、非公證繼承和受遺贈等復雜不動產登記、大宗批量不動產登記20個工作日內辦結外,2018年底前,各市和30%以上的縣(市、區)一般登記業務辦理時限由20個工作日壓減至7個工作日以內,抵押登記由10個工作日壓減至5個工作日以內。2019年底前,全省實現一般登記業務辦理時限壓縮至7個工作日以內,抵押登記壓減至5個工作日以內。2020年底前,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限壓減至5個工作日以內。(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國傢稅務總局河北省稅務局)

5.深化建設項目環評改革。進一步簡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開展環評審批改革備案試點,在冬奧會張傢口賽區、北京新機場及臨空經濟區、雄安新區以及10個深度貧困縣,將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法定的環境影響報告表簡化為環境影響登記表,依法實施備案管理,不再實施審批。2018年底前,修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程序規定》,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時限在國傢法定時限壓減一半基礎上再壓減一半,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時限壓減至15個工作日,報告表審批時限壓減至7個工作日。2022年底前,將試點擴大到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對符合園區規劃環評結論及產業規劃佈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項目實行備案管理。(責任單位:省環境保護廳)





1.企業開辦時間進一步縮短。企業從設立到具備一般性經營條件所必須辦理的環節更加簡化,開辦便利度進一步提高。2018年底前,全省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8個工作日內,其中石傢莊市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2020年底前,全省壓縮至6個工作日內,石傢莊等具備條件的市,可結合實際進一步壓縮時間。2022年底前,全省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

4.規范審批中介服務。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除法律、法規規定外,各部門設定的區域性、行業性和部門間中介服務機構執業限制一律取消。2019年底前,建立全省統一的網上“中介超市”,中介服務機構“零門檻、零限制”入駐,全部進場交易,實現網上展示、競價、中標、評價,企業自主選擇中介服務機構,政府部門不得強制指定或變相指定。政府部門在審批過程中委托開展的技術性服務活動,必須通過競爭方式選擇服務機構。到2022年,基本實現中介服務機構由資質管理向行業自律、市場約束、信用監管模式轉變。(責任單位:省編委辦、省政府辦公廳、省民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部門)

1.落實國傢減稅優惠政策。嚴格執行國傢減稅政策,統籌推進增值稅改革,重點降低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稅率。自2018年5月起,將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基礎電信業等行業及涉農行業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責任單位:省財政廳、國傢稅務總局河北省稅務局)

堅持統籌協調、上下聯動。註重“放管服”改革的系統性、協同性和整體性,加強行業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和政策支持,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改革政策銜接配套,促進縱橫協同、上下聯動,構建各方協作的一體化推進機制,不斷提升改革的實效。





1.實施項目審批流程再造。修訂《河北省優化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實施辦法》,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四個階段,分類細化審批流程,每個審批階段確定一傢牽頭部門,實行“一傢牽頭、並聯審批、限時辦結”,2019年上半年底前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一半以上。制定雄安新區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改革試點方案,2018年底前經國務院批準後組織實施,提高雄安新區投資審批效率。(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三)持續推動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就業創業門檻。實施“5311”企業開辦提速專項行動,進一步簡化企業登記、公章刻制、發票申領等環節,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到2022年底,全省企業開辦時間不超過5個工作日,其中企業登記時間不超過3個工作日、公章刻制時間不超過1個工作日、發票領取時間符合規定條件的不超過1個工作日。

日前,河北省政府印發《河北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年)》提出,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使政府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市場營商環境明顯改善、企業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

5.事中事後監管進一步強化。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監管、包容審慎監管等新型監管機制不斷完善,市場環境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到2018年底,隨機抽查比例(抽查檢查對象數量占監管對象總數的比例)不低於3%,監管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初步建成科學高效的市場監管體系。到2020年底,隨機抽查比例不低於4%,多頭監管、重復執法基本消除,形成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模式。到2022年底,隨機抽查比例不低於5%,監管統籌協調機制更加完善,形成以法治為基礎、企業自律和社會共治為支撐的市場監管格局。



5.優化行政審批局運行機制。深化市、縣行政審批局改革,優化運行模式,2019年上半年底前完成審批職能、審批權限、審批人員全部向行政審批局劃轉,實現科學化、規范化運行。健全省級政務服務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盡快構建網上平臺、實體大廳、管理機構“三位一體”的政務服務管理模式。(責任單位:省編委辦、省政府辦公廳)

1.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實施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專項行動,加強高新技術企業精準服務,簡化科技創新券註冊、申請、使用、兌現程序,做強科技企業培育服務機構,分類指導、梯次培育、差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到2020年,每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傢、科技型中小企業1萬傢以上,到2022年,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實現雙提升。研究促進京津科技成果到我省轉化孵化的三年工作方案,努力提高京津技術輸出成交額中河北所占比例。加強科研管理改革,落實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在科研選題、經費管理、職稱評審等方面自主權,放寬項目申報前置條件,到2022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創新改革政策體系。(責任單位:省科技廳)

6.網上政務服務進一步優化。大幅提升政務服務智慧化水平,基本建成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網上政務服務體系。2018年底前,省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於80%、市、縣兩級不低於50%。2019年底前,省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不低於90%、市縣兩級不低於70%。2022年底前,除法律、法規規定或涉密外,省、市、縣各級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在線平臺辦理,全面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5.加快推進智慧監管。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打造市場監管大數據平臺,推動“互聯網+監管”,提高市場監管智能化水平。加強大數據綜合分析,整合登記備案、質量安全監管、食品安全、競爭執法、消費維權、企業公示和涉企信息等數據資源,2020年底前,建設大數據監管平臺,推動監管信息全程可追溯和“一網通享”,對市場環境強化監測分析、預測預警,提高市場監管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時效性。通過政府信息公開和數據開放、社會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提高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的透明度,為新聞媒體、行業組織、利益相關主體和消費者共同參與市場主體的監督創造條件。(責任單位:省工商局、省網信辦)

3.健全清單管理體系。建立清單動態調整公開機制,結合機構改革,調整規范已經編制公開的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行政許可事項目錄清單等各類清單,省級2019年上半年底前完成調整,市縣兩級2019年底前完成調整。落實國傢《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編制《河北省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除國傢法律政策禁止、限制的行業、領域、業務外,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擴大清單覆蓋范圍,2020年底前形成完善的“綜合清單+專項清單”管理體系,2022年底前,編制公開全省權責事項清單通用指導目錄。(責任單位:省編委辦、省發展改革委、省法制辦、省財政廳、省環境保護廳、省安全監管局等部門)



3.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政務、商務、社會、司法領域誠信建設為重點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信用制度體系和分類監管制度,健全信用標準規范。到2018年底,基本建成省、市、縣三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全省各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息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底,建立重點人群信用記錄,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機制順暢運行,全省各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息覆蓋率達到100%。到2022年底,全省社會信用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基本健全。(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人行石傢莊中心支行)

3.實施“最多跑一次”。2018年10月底前,制定並公佈省、市、縣(市、區)政府“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審批服務事項目錄。打造基層“一站式”綜合行政服務平臺,提高響應群眾訴求和為民服務的能力,推動實現“最多跑一次”省市縣鄉村全覆蓋。整合涉及多部門事項的共性材料,推廣多業務申請表信息復用,通過“一表申請”將企業和個人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齊、後續反復使用,減少重復填寫和重復提交。2022年底前,聚焦不動產交易登記、企業投資項目、住房公積金貸款等與企業生產經營、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和辦理量大的高頻事項,進一步優化系統、簡化材料、精簡環節,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申報材料齊全的情況下一次辦結。(責任單位:省編委辦、省政府辦公廳、省有關部門,各市、縣政府)





2.簡化企業註冊登記程序。放寬企業名稱自主選擇權,除特別規定外不再實行預先核準,申請人以自主申報的企業名稱一並申請辦理企業登記,2018年底前在石傢莊、保定、衡水市試行,並按照國傢部署逐步在全省推開。推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推進電子營業執照跨區域、跨部門、跨領域應用,到2022年逐步實現“一照一碼走天下”。提高企業公章制作效率,2018年底前,公章制作單位印章刻制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外資企業設立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套表格、一口辦理”,做到“無紙化”“零見面”“零收費”。同時,推行市場主體簡易註銷改革,簡化優化註銷業務流程。(責任單位:省工商局、省公安廳、省商務廳)





7.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全面清理煩擾企業和群眾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等,凡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能通過個人現有證照來證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請人書面承諾方式解決的一律取消,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一律取消,減少蓋章、審核、備案、確認、告知等各種繁瑣環節和手續。2018年底前,完成證明事項清理工作,根據國傢保留證明事項清單,編制各地各部門的保留證明事項清單,逐項列明設定依據、開具單位、辦理指南等並向社會公佈,政府部門、公用事業單位和服務機構不得在清單之外索要證明。每年對證明事項保留清單進行動態調整,達到取消條件的及時取消,減少保留證明事項數量。到2022年,實現部門間信息實時共享或網上核查反饋,信息共享方式逐步代替證明事項。(責任單位:省法制辦、省政府辦公廳、省網信辦)











2.項目審批效率進一步提升。企業投資的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公共設施接入服務的審批時間大幅壓縮。2019年上半年底前,審批時間壓減至120個工作日,各市建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框架和管理系統。2020年底前,審批時間壓減至100個工作日內,基本建成全省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2022年底前,審批時間壓減至80個工作日內,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更加科學、便捷、高效,審批和管理體系更加健全完善。

4.精準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開展“雙創雙服”活動,服務創新主體,建強平臺載體,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建設“雙創”示范基地,支持眾創空間提升品質、向專業化方向發展,鼓勵龍頭骨幹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推動大中小企業、科研機構、社會創客融通創新,縮短創新周期,提高創新成果轉化效率。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實施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倍增計劃,到2020年,省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分別達到170傢、240傢和400傢,到2022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全鏈條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堅持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持續加大政府職能轉變力度,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改革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意願,讓人民群眾成為改革的推動者和受益者。

2.推進行政許可標準化。按照“一事項一標準、一子項一編碼、一流程一規范”要求,編制每一個行政許可事項操作規程,到2020年,實現所有行政許可事項全覆蓋,構建全事項、全過程、各環節相互配套協調的標準體系。推進河北省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示范項目,編制行政許可服務公眾滿意指數測評方法、行政審批事項“一次性辦結”服務規范等地方標準。到2020年,創建行政許可服務標準化試點5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質監局、省編委辦、省政府辦公廳)

(二)紮實推進投資審批改革,加速釋放投資活力。實施“河北項目審批80天”專項行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實施全流程、全覆蓋改革,統一審批流程、精簡審批環節、完善審批體系,力爭到2022年企業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階段,政府審批時間減至80個工作日以內。

4.對新興產業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堅持更加包容和鼓勵創新的治理理念,探索對跨界融合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實行包容式監管,推行動態審慎監管,搭建企業與政府監管部門溝通協調橋梁,提高行業自律管理水平,不斷促進規范發展。2019年底前,制定出臺《河北省新興行業分類指導目錄》,明確新興行業企業的經營范圍和名稱表述,解決新興行業企業“身份認證”難題。區分不同情況量身定制包容審慎監管模式和標準規范,對符合發展方向但出現一些問題的,要及時引導或糾正,使之有合理發展空間;對潛在風險很大,特別是涉及安全和有可能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後果的,要及早發現問題、果斷采取措施;對以創新之名行侵權欺詐之實的,要予以嚴懲。(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廳、省衛生計生委、人行石傢莊中心支行、石傢莊海關、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河北銀監局、河北證監局、河北保監局)

1.深入開展“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鞏固“五十證合一”成果,最大限度整合涉企證照事項,進一步加強“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在各部門間的認可和使用。圍繞破解“辦照容易辦證難”“準入不準營”等問題,在雄安新區、石傢莊國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5個國傢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廊坊國傢經濟技術開發區等6個國傢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推行照後減證,實現持照即可經營,2018年底前進行總結評估,按照國傢部署適時擴大試點范圍,力爭2020年底前在全省推開。(責任單位:省編委辦、省工商局)



3.清理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對現行的政府性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能放則放、能降則降,確保收費項目“隻減不增”。對政府定價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進行動態調整,進一步放開具備競爭條件的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政府定價,合理調整保留項目的收費標準。到2022年,確保我省政府定價經營服務性收費數量和標準均保持全國較低水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二、主要任務











(三)工作目標。緊緊圍繞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根本要求,在企業設立、項目審批、群眾辦事、降低成本、強化監管、網上服務等方面提高效率、優化服務,確保河北投資環境和行政效率得到根本性改善提升,打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一)深入實施行政審批改革,不斷提升行政效能。實施“清權、放權、減權、曬權、優權”專項行動,清理和規范各類行政許可等權力事項,實施精準協同放權,該取消的及時取消、該下放的下放到位,優化行政審批局運行機制,推行標準化和清單管理,持續規范行政審批行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4.企業運行成本進一步降低。實環球竹北產後護理之家體經濟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費成本等逐步降低,企業負擔持續減輕,盈利能力明顯增強。2018至2022年,全省每年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300億元,5年降低1500億元左右。

2.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擴大“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范圍,實現政府部門對市場主體檢查事項的全覆蓋,確保抽查檢查結果的公示共享與運用,抽查結果公示率達到100%。動態管理“一單、兩庫”,全省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每年至少調整一次,依據法律、法規變化隨時調整,根據檢查對象和執法人員變動及時調整“兩庫”。2018年底前,出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規范化建設指導意見》和《雙隨機抽查檢查工作指引匯編》,提高規范化、標準化水平。2019年底前,市場監管部門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流程整合、市場監管領域主要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到2020年,市場監管領域相關部門日常監管做到“雙隨機、一公開”全覆蓋,跨部門聯合抽查基本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抽查結果通過河北省法人庫共享共用。(責任單位:省工商局)



6.加強信息互聯互通。堅持“聯網是原則、孤網是例外”,清理整合分散、獨立的政務信息系統,統一接入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信息交換和共享,並依法依規向社會開放。2020年底前,分批次編制省政府部門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按需共享利用數據資源。加快部門內部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各部門將分散的、獨立的信息系統整合為互聯互通、業務協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統”。築牢平臺建設和數據共享安全防線,確保政務網絡和數據信息安全,保護好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責任單位:省網信辦)

3.實施“四醫”聯動改革。完善分級診療制度,紮實推進醫聯體建設,2019年3月底前,每個設區的市至少建成兩個成效明顯的醫聯體,到2020年,全省各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醫聯體建設。啟動實施大學生村醫項目,2019年底基本實現全省行政村村醫全覆蓋。完善醫保支付制度,加快推進異地就醫結算,強化醫保監管和控費作用。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壓縮藥品、耗材流通空間。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大健康新醫療產業,促進醫療與養老融合,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於1.5張床位為社會辦醫院預留規劃空間。(責任單位:省衛生計生委、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解讀圖鑒】河北“放管服”五年計劃來瞭!這些專項行動一定要知道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九屆五次、六次、七次全會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按照“五個為”“六個一”要求,統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幹預,切實放出活力和動力、管出公平和秩序、服出便利和品質,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使政府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市場營商環境明顯改善、企業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強大動能。

3.優化新辦企業辦稅程序。對已在企業登記機關領取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營業執照的企業,不再單獨進行稅務登記,采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進行登記管理。進一步優化發票申領程序,壓縮發票申領時間。2018年底前,新辦納稅人首次申領增值稅發票,符合相關規定條件的,辦理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以內、有條件的地區1日辦結。(責任單位:國傢稅務總局河北省稅務局)



4.完善社會保險登記流程。各級社保經辦機構不再單獨核發社會保險登記證,取消定期驗證和換證制度,采用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進行登記管理。完善“多證合一”數據共享和應用機制,做好企業社會保險登記和職工參保登記業務的銜接,推動職工參保登記業務網上辦理,2018年底前,將辦理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3.群眾線下辦事進一步便捷。2018年底前,市、縣級政務服務事項進駐綜合性實體政務大廳比例不低於70%,5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窗”分類受理,省、市、縣各級30個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2019年底前,政務服務事項進駐綜合性實體政務大廳基本實現“應進必進”,7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窗”分類受理,省、市、縣各級100個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2022年底前,除法律、法規有特殊要求的以外,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一窗”分類受理,省、市、縣各級高頻事項基本實現“最多跑一次”。

5.優化企業銀行開戶程序。壓縮企業開戶時間,商業銀行對企業申請材料審查後,對符合《人民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要求的,屬備案類賬戶的,立即為企業開立賬戶,賬戶即時生效;屬核準類賬戶的,人民銀行收到商業銀行報送的申請材料後,2個工作日內核發開戶許可證,商業銀行在領取開戶許可證當日或下1個工作日交付企業。(責任單位:人行石傢莊中心支行)



6.壓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嚴格執行國傢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取消、下放產品目錄,推行申報材料“一單一書一照一報告”,發證機關組織的發證前產品檢驗一律取消。2018年底前,將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38類產品壓減三分之一以上,實現省級發證產品目錄中試行簡化審批程序改革的事項全流程委托下放。2019年底前,將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進一步壓減至15類左右。鞏固擴大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成果,到2022年推行“一企一證”模式,簡化優化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程序,實現企業申辦更方便快捷。(責任單位:省質監局)



(四)大力開展稅費清理改革,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實施企業降本減負“1500億”專項行動,全面落實國傢各項降成本政策,采取針對性、系統性措施,合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稅費、融資、物流等成本,力爭自2018至2022年,每年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300億元、5年降低1500億元左右,切實讓企業輕裝上陣。



一、總體要求

原標題:【解讀圖鑒】河北“放管服”五年計劃來瞭!這些專項行動一定要知道

2.規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貫徹國傢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停征、免征、降低標準等政策,鞏固省級設立涉企行政事業性“零收費”成果。每年6月底前,及時修訂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及時發佈,同時根據國傢目錄變更情況,動態調整目錄清單。(責任單位:省財政廳)

3.探索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組織雄安新區、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威縣、河北定州經濟開發區等地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擴大企業投資項目決策自主權,企業按規定作出承諾後,實行“先建後驗”,相關行政許可事項在投產前完成即可。2018年底前,首批4個試點單位制定承諾制試點配套政策,總結試點工作情況,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2020年底前,在全省更大范圍推廣實施。(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國土資源廳等部門,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4.規范商協會收費行為。全面推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專項治理行動,嚴禁協會商會特別是“紅頂中介”強制或變相強制企業付費參加考核、評比、表彰、贊助活動。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杜絕利用行政權力收費問題。2020年底前,建立行業協會商會收費主動公開和動態調整機制,定期在部門、協會商會網站公示收費情況,公開接受社會監督。2022年底前,建立完善的行業協會商會信用體系,實現對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行為的有效監管。(責任單位:省民政廳)



5.降低融資中間環節費用。完善信貸資金向實體經濟融通機制,降低貸款中間環節收費,整治“以貸轉存”“存貸掛鉤”等變相提高利率行為和銀行業金融機構違規服務收費問題。督促省內銀行機構落實國傢取消和暫停商業銀行部分基礎金融服務收費政策,實行差別化利率定價機制,縮減企業融資鏈條。定期排查金融機構收費和執行貸款利率情況,清理資金“通道”和“過橋”環節。持續規范金融機構涉企收費項目和標準,最大限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政府性融資擔保費率原則上不超過1.5%,到2022年,實現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量面雙增長。(責任單位:人行石傢莊中心支行、河北銀監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6.規范物流運輸領域收費。嚴格執行《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科學核定、調整過路過橋費用標準。推行高速公路通行費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開具工作,2018年積極推動高速公路分時段或分路段差異化收費試點。推動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利用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ETC)等技術,提高通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放開社會資本投資控股新建鐵路貨運價格和農村道路客運價格,2022年底前探索推進出租汽車運價市場化改革。實行口岸收費目錄清單,清單之外一律不得收費,嚴格規范機場、鐵路、港口碼頭經營性收費項目,除法規、規章規定的項目外,禁止指定經營、強制服務、強行收費行為,清理對進出港(場)企業強制收取的不合理費用。(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國傢稅務總局河北省稅務局,各市政府)。



(五)全面深化社會事業改革,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公用事業提質增效、不動產登記“5天出證”等專項行動,深化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激發社會事業發展活力,促進科技創新,努力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務。







2.促進文教體事業發展。開展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專項行動,賦予高等學校在學科設置、編制管理、人員招聘等方面更大自主權。完善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設置機制,除國傢控制佈點的專業外,高等學校自主設置《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內的專業,報教育部備案;設置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報省教育廳備案。改革高校機構編制及崗位管理,探索推進高校人員總量管理。高校可依據機構設置標準,自主確定內設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按程序備案。高校增人計劃和招聘計劃由事前審批制調整為備案制,高校可按規定自主制訂招聘條件和標準,自主確定招聘數量、時間和方式,自主公開招聘人才。加快推進文化市場轉型升級,完善文體旅遊產業扶持政策,實現文體產業融合發展。鼓勵社會優質資本投資發展體育產業,支持企業或個人聯辦運動項目、社會組織舉辦賽事活動,特別是大力支持冰雪產業發展,到2022年全省冰雪產業規模達1200億元。(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編委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文化廳、省體育局)

2.精簡建設項目審批環節。清理各類不合理前置條件和“搭車”事項,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整合由同一部門實施的管理內容相近或者屬於同一辦理階段的多個審批事項,取消施工合同、建築節能設計審查備案等事項,簡化社會投資的中小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推行聯合勘驗、測繪、審圖等,規劃、國土資源、市政公用等單位限時聯合驗收,統一竣工驗收圖紙和驗收標準,統一出具驗收意見。建立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清單,2018年底前向社會公佈。逐步取消消防設計審核、人防設計審查等技術審查並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相關部門不再進行技術審查。(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公安廳、省人防辦)

6.提升投資管理法治水平。完善政府投資全過程監管制度,待國傢出臺《政府投資條例》後,及時制定出臺河北省政府投資條例實施辦法,優化政府投資項目決策和實施程序。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監管制度,及時銜接國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管理條例》,研究制定我省實施辦法,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管理。(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法制辦)



4.推動公用事業提質增效。開展公用事業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加強對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通信等公用事業單位及銀行等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建立社會評價體系,促進其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壓縮企業獲取水氣電暖時限,到2022年,企業用電報裝辦理時限壓縮至11個工作日、高壓單電源30個工作日、高壓雙電源50個工作日;各市主城區小型工商客戶15個工作日內完成安裝並通氣,普通工商戶30個工作日內完成安裝並通氣;企業供水辦理時限壓縮至25個工作日;企業供暖辦理時限壓縮至50個工作日。(責任單位:省電力公司、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通信管理局)

(二)基本原竹北月子中心比較則。





(六)切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實施“三轉一提強監管”專項行動,統籌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監管、包容審慎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等,推動政府監管職能和方式從註重事前行政審批向註重事中事後監管轉變,從管制型、粗放型向服務型、精細化轉變,從分散型、封閉型向集約型、開放型轉變,提升監管的公平性、規范性和有效性,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1.改革市場監管體系。按照國傢機構改革統一部署,改革和理順市場監管體制,2018年底前,完成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職能整合,紮實做好資源整合等工作,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改變重審批、輕監管的行政管理方式,推動監管理念由“嚴進寬管”向“寬進嚴管”轉變,把更多資源和力量放到監管一線,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健全工作會商、聯合核驗、業務協同和信息互通的審管銜接機制,落實“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切實做到權責一致。(責任單位: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1.加大減權放權力度。銜接落實國務院取消下放國務院部門行政許可事項和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竹北產後月子中心政許可事項,取消事項一律銜接取消,下放事項及時承接到位,1個月內完成銜接落實工作。加強對基層人才、經費、技術、裝備等方面的保障,確保權力下放後接得住、管得好。全面清理省級行政許可事項,除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由省級部門行使的以及涉及國傢安全等重大事項外,一律下放或委托市、縣實施,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行政許可事項“應放盡放”。2022年底前,編制省政府部門所有行政權力事項擬下放目錄,分期分批下放權力事項。根據雄安新區建設發展需要,按照“能放皆放”原則,最大限度下放權力,賦予雄安新區相應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責任單位:省編委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堅持對標先進、鼓勵創新。主動對標浙江、天津、深圳等先進省、市,學習借鑒好經驗、好做法,補足發展短板,激活後發優勢。鼓勵各地探索創新、先行先試,總結市、縣改革中的成功經驗和創新做法,加強成果復制和宣傳推廣,以點帶面推動改革持續深化、取得實效。



6.強化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完善全省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拓展公共資源平臺交易范圍,推動藥品集中采購、河流和海洋資源交易、林權交易、農村集體產權交易等納入統一交易平臺,做到應進必進。2018年底,實現省級平臺全流程電子化,初步建立大數據分析系統;到2020年,市、縣平臺實現全流程電子化,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與電子行政監管系統對接,逐步實現各行政監督管理部門的遠程、實時、在線監督。建立市場主體以及第三方參與的社會評價機制,對平臺提供公共服務情況進行考核評價。推動行政監督管理部門聯動執法,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促進交易活動規范有序、公平公正。(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督辦、省財政廳、省水利廳、省衛生計生委、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司法廳、省審計廳)



7.大力破除市場準入壁壘。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保障不同所有制主體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公平待遇,破除地方保護;對於具有壟斷性的行業,根據不同行業特點放開競爭性業務。制定政策要進行公平競爭審查評估,出臺優惠政策以普惠性政策為主。2018年開展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政策文件、執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情況自查,清理廢除現有政策措施中涉及地方保護、指定交易、市場壁壘等的內容。持續查處並公佈行政壟斷案件,糾正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商局,各市政府)



8.探索開展營商環境評價。落實《河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參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制定我省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從2018年起對全省營商環境進行試評價,形成年度營商環境評價報告。到2020年,逐步調整指標體系,建立科學完善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營造依法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鼓勵創業的社會環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堅持聚焦問題、精準發力。按照“什麼問題突出就解決什麼問題”的思路,從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問題入手,制定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力爭在創新創業、網上辦事等方面實現新突破,有效回應社會關切,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七)著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有效增強群眾獲得感。實施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專項行動,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企業群眾辦事“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提升協同服務能力和綜合管理水平,讓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1.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完善河北政務服務網功能,為各級各部門提供網上政務服務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和公共支撐,加快推動政府部門業務信息系統接入本級或上級政務服務平臺,實現網上政務服務統一實名身份認證,讓企業和群眾網上辦事“一次認證、全省漫遊”。拓展網上辦事廣度和深度,除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外,凡是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全部實現網上申報、網上辦理、網上反饋,做到“應上盡上、全程在線”。推動政務服務向“兩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延伸拓展,為群眾提供多樣性、便利化服務。到2022年,推動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建成整體聯動、部門協同、省級統籌、一網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



2.推行辦事“隻進一扇門”。提升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功能,完善市、縣、鄉鎮綜合性政務大廳集中服務模式,推動更多審批服務事項進駐大廳,探索實施單一窗口、綜合受理、部門協同機制,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實現審批服務事項集中辦理、集中監管。除因安全等特殊原因外,原則上不再保留各地政府部門單獨設立的服務大廳。2022年底前,依托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實時匯入網上申報、排隊預約、服務評價、事項受理、審批(審查)結果和審批證照等信息,實現線上線下功能互補、無縫銜接,全面實現全城通辦、就近能辦、異地可辦。(責任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編委辦,各市、縣政府)











5.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推行“同標準、無差別”的標準化政務服務,2019年底前,編制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推動同一政務服務事項基本要素實現“五統一”,即統一名稱、統一類別、統一依據、統一編碼、統一實施主體。全面梳理教育、醫療、住房、社保、民政、扶貧、公共法律服務等與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事項,規范和完善辦事指南,列明依據條件、流程時限、收費標準、註意事項等,到2020年逐步實現公共服務事項規范化、標準化。(責任單位:省編委辦、省政府辦公廳、省質監局)











8.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深化通關一體化改革,優化進出口通關流程,2018年底前基本實現統一申報單證、統一作業系統、統一風險研判、統一指令下達、統一現場執法,實現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2022年底前壓縮一半。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拓展跨境電商、稅費支付、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等功能,推進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和流程優化,提升“單一窗口”主要申報業務(貨物、艙單、運輸工具申報)應用率,2018年底前應用率達到70%,2019年底前達100%,2020年底前實現國際貿易進出口主要申報業務統一通過“單一窗口”辦理。(責任單位:石傢莊海關、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

帝寶竹北產後護理之家|竹北產後護理之家|竹北產後護理之家推薦


arrow
arrow

    theneyslswlno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